歡迎訪問《別有病》網(wǎng)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wǎng)評>> 事件>> 科學家:愛嘮叨的人心臟好

科學家:愛嘮叨的人心臟好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7-12-2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人類是群居動物,需要經(jīng)常交流信息、抒發(fā)情感??茖W研究稱,男性每天平均說7000個單詞,而女性要說2萬個。

  當表達的需求未得到滿足時,便會轉化成一個人之常情的形式——嘮叨。通常情況下,嘮叨產(chǎn)生在夫妻、親子等親密關系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嘮叨,年齡越大越愛嘮叨。嘮叨是一種表達方式,還是一味健康良藥,它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你的身心健康。

  《生命時報》采訪權威專家,用心理學解釋嘮叨的深層原因,讓你的嘮叨為健康加分。

  受訪專家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yī)學學會老年心理專委會委員 王仲濤
  北京健康教育協(xié)會健康管理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 韓萍
  華南師范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副教授 遲毓凱


  嘮叨的心理學解釋

  嘮叨里有愛和關懷,但若說過了勁兒,也會成為情感交流的絆腳石。有些上班族因為怕被催婚,春節(jié)不愿回家;更有一些人因為不想被嘮叨,連問候的電話都鮮少打給爸媽。

  1、擔憂焦慮
  愛嘮叨的人常常是出于對某種不良狀態(tài)或壞結果的擔憂與焦慮,希望通過勸說轉變現(xiàn)狀。無休止的重復表達可能因為對方?jīng)]認真聽,或聽了沒有改變,使這種不安情緒無法消解。

  2、關系親近
  嘮叨一般只發(fā)生在最親近的人之間,父母、配偶,似乎是嘮叨的主體人群,即使摯友間也很少出現(xiàn)一再重復叮囑的情況,更不用說陌生人。這是因為如親人般關心彼此時,一種訴求才會從提示、提醒轉變?yōu)閲Z叨。

  3、內心孤獨
  孤獨的人日常沒有可以溝通的對象,常常覺得沒有人了解自己,也走不進任何人的心。傾訴的需求只有通過嘮叨來滿足,一方面排解壓抑情緒,一方面希望以此獲得關愛。嘮叨的對象可以是周圍的人,也可以是自己,自言自語式的嘮叨具有同樣的心理根源。

  愛嘮叨的人心臟更好

  英國最新研究稱,愛嘮叨的人心臟更好。與單身人士相比,已婚者的心臟病存活率高14%;高膽固醇癥、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的存活率也分別高出16%、14%和10%。

  研究者認為,沒有配偶或同伴的人更孤單,缺少適度的傾訴,可能是誘發(fā)心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壓力長期不能被宣泄會影響人的健康。

  除了研究數(shù)據(jù)的佐證,專家認為,嘮叨對人們身心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兩方面。


  1、緩解精神壓力
  女性在需要表達時一般能開懷釋放,男性卻往往有事扛在肩上、憋在心里,容易受到負能量的傷害,甚至引發(fā)一系列身心疾病。

  2、鍛煉大腦
  嘮叨作為一種與他人交流或自我交流的過程,為大腦提供了鍛煉的機會,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緩腦部衰老。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說者的嘮叨一直無法得到回應,甚至產(chǎn)生了被反感、被疏離的效果,嘮叨者便會產(chǎn)生很多負面壓力,增加焦慮感,無益于健康。有時,嘮叨的健康管理效果甚至大于醫(yī)生的建議。一個家庭中,母親的健康素養(yǎng)關系到全家的健康水平。

  當生活中最關注細節(jié)的母親能通過不厭其煩的嘮叨,傳遞正確的健康信息時,就可以幫助家庭成員更好地改變生活方式,進而維護健康。


  做個會“嘮叨”的人

  如何趨利避害,讓嘮叨發(fā)揮健康益處呢?

  ①針對“說”者

  尋求正確、有效的表達方式

  首先,應嘗試理解聽者,自己的出發(fā)點雖是“為你好”,而對方是否覺得“我需要”。要考慮什么時機、怎樣表達才能讓對方容易接受。如對方聽不進去,是不是可以換個時間和說法來說。
  其次,最好控制自己嘮叨的次數(shù)和語氣,畢竟不是說得越頻繁、越嚴厲,效果越好。


 ?、卺槍Α奥牎闭?br />
  可以參考五個關鍵

  學會理解
  換個角度,站在對方立場,以陽光的心態(tài)看待嘮叨,就不會極端地反感。

  重在包容
  在理解說者的基礎上,給他們足夠大的空間,包容接受,不要嫌棄、遠離。

  注重回應
  不僅要聽,還要應答,讓對方感受到你們的心靈溝通。有些老年人耳聾聽不清,年輕人嫌麻煩就放棄了交流。即使用筆寫出應答的話,也應盡力為之,這是盡孝的一種方式。

  無則加勉
  不管嘮叨的話題是否言之有理、合你心意,當做一種參考意見,有則改正,無則加勉。

  愛與關懷
  家庭關系若想和諧,需要長久的努力,平時就要給對方足夠的關心和關注。日積月累后,常常嘮叨的一方如感受到滿滿的愛,嘮叨的情況也許會減少,達到良性循環(huán)。

  總而言之,嘮叨不僅填補了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空白,其包含的關切與愛,也會給我們帶來身心上的健康?!?br />   生命時報記者 海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