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網評總排行榜

如何拯救你的頭發(fā)

(來源:生命時報)頭發(fā)與健康息息相關?!额^發(fā):一部趣味人類史》一書作者、美國耶魯大學醫(yī)學院皮膚學與病理學教授庫爾特?斯坦恩認為,頭發(fā)就像一座信息寶庫,也是身體的一面鏡子,潛藏著各種健康信息,呼吁人們重視頭發(fā)健康。

網評 事件

如何清除各臟器的毒素

(來源:中新網)“排毒”這個詞也走進了人們的健康理念中。于是,各種排毒手法紛紛登場,排毒洗腳儀、排毒足貼、大腸水療等,一些美容院還開展了“淋巴排毒”項目,即按摩淋巴可將毒素從淋巴引流而出。這些手法真的能排毒嗎?答案是否定的。

網評 事件

希望輸液通血管防血栓是不科學的

(來源:健康時報)每年一到這個時候,醫(yī)院里心腦血管疾病的就診患者就會急劇增多。一些心血管疾病“老病號”認為,去醫(yī)院掛幾天疏通血管的藥物,就能安全度過冬天了。事實究竟如此呢?

網評 事件

媽媽無知喂18個孩子泡騰片致離世

(來源:都市快報)18個月大的小牧浩,如果有記憶,這個世界留給他的最后記憶應該是一粒會冒出很多氣泡的美麗小藥丸。因為這粒小小的藥丸,導致小牧浩窒息并最終因腦部缺氧時間過長,搶救無效死亡。 ? ? ? 今年4月,小牧浩因為感冒...

網評 事件

有糖網 腿腳血管堵

(來源:生命時報)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糖尿病容易導致視網膜病變(簡稱“糖網”),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失明。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會刊《糖尿病護理》雜志刊登法國一項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2型糖尿病不僅損傷視力,還會增加下肢動脈病變風險。

網評 事件

每天少坐一小時,心臟病風險低26%

(來源:生命時報)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的研究者發(fā)現(xiàn),久坐令人們的心臟病發(fā)病率顯著增高。研究稱,每天只要少坐1個小時,心臟病的風險就會降低兩成以上。

網評 事件

啪啪之后男人為何倒頭大睡

(來源:生命時報)剛剛經歷一段水乳交融的激情后,你還回味著性愛時的每一個浪漫時刻,他卻翻身睡去鼻鼾如雷,或自顧自地看起電視。

網評 事件

咳嗽不要隨便吃甘草片

(來源:生命時報)復方甘草片是很多家庭常備的止咳藥,咳嗽咳痰來兩片,不但止咳效果不錯,價格也很便宜。甘草片為復方制劑,其主要成分有甘草浸膏粉、阿片粉、樟腦、八角茴香油和苯甲酸鈉。其中甘草浸膏粉為保護性祛痰劑;阿片粉有較強的鎮(zhèn)咳作用;樟腦及八角茴香油能增加腺體分泌,稀釋痰液,使痰易于咳出;苯甲酸鈉是防腐劑。在這些成分的協(xié)同作用下,復方甘草片就有了良好的鎮(zhèn)咳祛痰效果。不過,復方甘草片并非人人都能吃,以下人群出現(xiàn)咳嗽就不宜服用:

網評 事件

澳大利亞最胖男減400斤 稱全靠催眠術

(來源:中新網)中新網11月21日電據(jù)外媒報道,澳大利亞男子泰爾季迪思的體重曾一度達到310公斤,曾是澳大利亞最重的人。日前他成功減肥逾400斤,他表示,自己減肥成功是因為接受了催眠術。 ? 催眠大師斯蒂芬斯正在對泰爾季迪思催眠,以減輕其對垃圾食品的渴望,增強鍛煉的意愿。 ...

網評 事件

血糖監(jiān)測注意“315”

(來源:北京日報)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長期存在的高血糖會導致人體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和功能障礙。為給飲食、運動及治療方案的調整提供依據(jù)和指導,糖尿病患者應養(yǎng)成用“315”檢測法測血糖的好習慣。

網評 事件

世衛(wèi):去年全球約150萬人死于艾滋病

(來源:新華社)據(jù)新華社北京電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球約有3500萬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320萬人是兒童;2013年,全世界約有150萬人死于艾滋病。大部分感染者生活在中低收入國家和地區(qū)。 ? 據(jù)世衛(wèi)組織統(tǒng)計,2013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約210萬人,其中超過24...

網評 事件

身體猛長得排查一下這種罕見病

(來源:健康時報)“肢端肥大癥的患者,長得很高大強壯,力氣也很大,很多還被選為運動員,大家或許還覺得是好事,但慢慢的心肺等內臟吃不消了,加上經常處于肌肉運動很高的狀態(tài),接下來會出現(xiàn)心功能異常,甚至衰竭?!北本﹨f(xié)和醫(yī)院神經科主任醫(yī)師王任直教授介紹,這種病就是肢端肥大癥。

網評 事件

32歲男子散步時暴發(fā)性心肌炎發(fā)作

(來源:長沙晚報)32歲的王先生散步時突然暈厥,幸好路人撥打120將其送往醫(yī)院。經檢查,他被診斷為暴發(fā)性心肌炎,病情兇險。

網評 事件

跟腱厚度可預測心臟病

(來源:生命時報)日本北里大學醫(yī)學院的心臟病學家在美國心臟協(xié)會科技會議上發(fā)表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跟腱厚度是冠心病患者疾病嚴重程度和心臟病發(fā)作可能性的一個重要指標。

網評 事件

緩解頭痛從改掉壞習慣開始

(來源:生命時報)偏頭痛的人,在生活中像時時刻刻被念了“緊箍咒”,發(fā)作時痛苦不堪。臺灣臺南活水神經內科診所院長王博仁表示,偏頭痛與體質有關,這類人的三叉神經血管系統(tǒng)反射回路過于敏感,本身就易頭痛,如果再遇上誘發(fā)因子,頭痛就爆發(fā)了。其實,只要在生活中做出一些改變,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頭痛。臺灣《康健》雜志對此進行了以下總結。

網評 事件

夏季上火 多是寒鬧的

(來源:生命時報)有的是“陰虛火旺”,有的是“真寒假熱”,有的是“上熱下寒”,夏季上火,多是寒鬧的

網評 事件

下身胖的原因找到了

(來源:健康時報)很多女人坐著的時候是美人,臉和上身都很秀氣,但站起來就尷尬了,她們的下身很胖,肉全都長在屁股和大腿上,體型像底座大的梨。這種“梨型身材”除了和雌激素分泌有關,還和身體的體溫有關,身體越冷,下身越胖。

網評 事件

近年來嬰兒出生缺陷率增幅較大

(來源:中青報)自從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婚姻登記條例》將婚前醫(yī)學檢查由強制改為自愿后,婚檢率一直在低位徘徊。《北京晚報》曾報道,2003年新人婚檢率(指年內進行婚前醫(yī)學檢查人數(shù)與應查人數(shù)之比——編者注)還處于100%的高位,2004年取消強制婚檢后這一數(shù)字下降到不足10%,2013年北京市婚前醫(yī)學檢查率為7.2%。 ...

網評 事件

AI分析心臟測試結果可預測死亡風險

(來源:科技日報)據(jù)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11日報道,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稱,人工智能(AI)可以通過查看某人的心臟測試結果,預測其一年之內死亡的風險——即便醫(yī)生認為他們正常。但AI如何擁有這項“特異功能”仍是未解之謎。

網評 事件

男子心梗11次電除3千按壓支架后復活

(來源:健康報)“以前在電視上看過電擊搶救,沒想到這次自己也感受了,真的好疼啊。”61歲的余先生開玩笑地說。難以想象幾天前他剛剛親身經歷了一場與死神博弈的生死大戰(zhàn)。近日,上海瑞金醫(yī)院急診科醫(yī)護人員與心內科、ICU、麻醉科協(xié)同奮戰(zhàn)、默契配合,歷經近1個小時、11次電擊除顫、3300余次反復胸外心臟按壓、爭分奪秒完成心臟支架手術,成功挽救了一名急性心肌梗死突發(fā)心室顫動患者的生命。

網評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