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wǎng)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wǎng)評>> 事件>> 傷后冰敷講究多

傷后冰敷講究多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5-6-3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崴腳、肌肉拉傷等急性損傷,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趕緊冰敷。但你知道嗎?冰敷看似簡單,卻暗藏不少學問。正確的冰敷方法能有效緩解腫痛,錯誤的操作反而可能加重傷情。


  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yī)院康復治療師 蔣理想

  《生命時報》 2025-05-16 第1895期 第6版

  當腳踝扭傷、肌肉拉傷等急性損傷發(fā)生時,受損部位會立即啟動“自救程序”——毛細血管擴張、組織液滲出,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會看到受傷部位迅速腫脹發(fā)燙。此時若錯誤地熱敷,相當于給炎癥反應“添柴加火”,而冰敷就像一位冷靜的“消防員”,通過降低局部溫度來收縮血管,既能減輕腫脹,又能阻斷疼痛信號的傳遞。特別是傷后24~48小時這個黃金窗口期,正確的冰敷能讓康復事半功倍。

  選擇冰敷工具也有竅門。家用冰袋固然方便,但用毛巾包裹的冰塊、冷藏后的濕毛巾甚至冷凍豌豆袋也能應急。關鍵是要避免冰袋與皮膚“親密接觸”,所以用薄毛巾作隔層必不可少。每次15~20分鐘的冰敷時長看似短暫,實則暗含科學依據(jù)——既能有效降溫,又不會造成皮膚凍傷。記得要每隔1~2小時重復一次,給皮膚足夠的恢復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冰敷并非是萬能鑰匙。慢性勞損引起的酸痛、關節(jié)炎的僵硬感,反而需要熱敷來促進血液循環(huán)。若是運動后肌肉酸痛,冰敷與熱敷交替進行效果更佳。當皮膚出現(xiàn)異常蒼白或持續(xù)麻木時,就是身體發(fā)出的抗議信號,此時應立即停止冰敷。對于糖尿病患者等血液循環(huán)較差的人群,冰敷更需謹慎。

  生活中常見的冰敷誤區(qū)值得警惕。有人認為冰敷越久越好,結果導致凍傷;有人把冰敷當“特效藥”,耽誤了骨折等嚴重傷情的就醫(yī);還有人剛冰敷完就急著活動,造成二次傷害。記住,冰敷只是康復的第一步,后續(xù)的休息保養(yǎng)、循序漸進的康復訓練同樣重要。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