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wǎng)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wǎng)評>> 事件>> 責任感太重阻礙發(fā)展

責任感太重阻礙發(fā)展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5-5-27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喜親力親為 總害怕出錯 常指手畫腳 責任感太重阻礙發(fā)展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丁思遠

  《生命時報》 2025-04-29 第1892期 第15版


  你是不是總覺得事情不做就不安心?別人做不好,還不如自己來?看到問題就忍不住插手?如果是這樣,你可能已經(jīng)掉進了“過度負責”的陷阱——覺得所有事情都與己有關,必須自己負責,否則就會出問題。責任感是個好詞,但是長期、過度的責任感,不僅會讓人身心俱疲,還有可能影響人際關系,甚至阻礙他人成長。

  為什么有些人總是放不下,對所有事都擔心、想插手?過度責任感不是天生的,以下幾種心理機制,可能讓你不由自主地把責任一股腦兒地攬在自己身上。

  討好型人格:害怕被拒絕或不被喜歡。這類人覺得“只有被別人需要,自己才有價值”。他們害怕沖突,害怕讓別人失望,于是習慣性地“接盤”各種責任,哪怕自己早已不堪重負。這樣做一開始可能會收獲一些感謝,可長此以往,討好型的人可能會發(fā)現(xiàn)付出并沒有換來別人同等的幫助和重視,反而讓人習慣性地依賴自己、忽略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隱性自戀:自己比別人更可靠、能干。這些人總覺得“這件事只有我能做,別人做一定會出問題”,因此在重要且繁雜的事情上,老認為自己得承擔更多。合作過程中,隱性自戀的人一旦發(fā)現(xiàn)別人做事和自己的方式不同,就會緊張,覺得“如果不按照我的方式來,一切都會變糟”,因此總越界發(fā)號施令和指導他人。時間長了,他們可能會發(fā)現(xiàn)不但自己身心俱疲,身邊還沒有一個靠得住、替自己分擔的人,這其實是他們不愿放手導致他人失去鍛煉和成長機會造成的。

  自責:總覺得是自己的錯。有些人從小被教育“要對別人負責”,使他們習慣性地把別人的問題歸因到自己身上。比如父母在他們小時候老說“我們這么辛苦,都是因為你”,長期被調動的自責感和愧疚感,很容易導致“受害者歸因”——即使事情和自己無關,也會覺得是自己的責任。久而久之,這類人可能會成為大家眼中“可靠的支柱”,自己心累了卻無人在意。

  什么事都要親力親為會造成過度的消耗,對方方面面都有影響。生活中,過度負責的人往往背負沉重的心理包袱,時刻處于緊張焦慮之中,擔心出差錯。這種長期的壓力會導致睡眠質量下降、食欲不振,進而影響身體健康,引發(fā)各種慢性疾病。而且,他們很少有時間去享受生活、放松身心,錯過了許多與家人、朋友相處的美好時光,使得生活變得單調乏味,缺乏樂趣和色彩。

  工作上,過度責任感可能會阻礙個人職業(yè)發(fā)展。由于他們習慣獨自承擔,不愿意授權,導致時間和精力被大量瑣碎的事務占據(jù),無法專注于重要戰(zhàn)略決策和長遠規(guī)劃。同時,過度插手他人工作,可能會讓團隊成員產生依賴心理,缺乏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降低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和創(chuàng)新能力。此外,一旦工作出現(xiàn)失誤,過度負責的人往往會陷入深深的自責和自我否定中,難以從挫折中快速恢復,影響工作積極性和職業(yè)信心。

  人際關系中,過度負責會引發(fā)矛盾和沖突。比如總是對別人的行為指手畫腳,橫加干涉,讓人感到壓抑和不被尊重,進而逐漸疏遠。要是不該插手的地方硬要介入,還會引發(fā)不必要的紛爭,影響關系的和睦。

  如果你已經(jīng)發(fā)覺到自己在過度承擔責任,最好有意識地調整一下,主要從兩方面來做。一是接受“我不是萬能的”。你可能確實有能力做很多事情,但有必要犧牲自己的一切來做這些事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力也是,沒必要為了一件事舍棄一切。而且,也不要太過高估自己的作用,有時候,即便沒有你,別人也能夠做好自己的事。二是練習“延遲回應”。有些人即便意識到自己過度負責,但還是會習慣性地快速響應,重復以前的模式。所以,這些人要學會“拖”。比如當想要插手別人的事情時,先不著急行動,多觀察10~15分鐘,仔細想一想要怎么做,然后再等半小時,看看自己是否確實要參與。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即便你不著急幫忙,人家也能在這段時間,順利處理好問題。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