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開展上門經絡調理服務的通知08-02
-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09
- 別有病網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02
愛抬杠者本質是自戀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張敏婷
與人溝通中,意見不和是正常的,但是有些人,不論你說什么觀點,他都能反駁、抬杠,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杠精”。杠精的行為特點大家應該都有體會:他們幾乎不在乎你具體的想法,都先反駁挑刺,有些反駁甚至都自相矛盾、不合邏輯,為了反對而反對,通過這種做法來凸顯自己的優(yōu)越感。這些人為啥這么喜歡抬杠?
從根本上講,杠精之所以愛反對,是過度在意自身利益,不愿意接受別人的想法、要求。他們對“不平等”特別敏感,對自身損失看得特別重,甚至把一些合理的受損(比如在團體中要約束一下自我)看成侵犯,并采取對抗措施,至少在言語上針鋒相對。同時,杠精也容易覺察到別人言語背后的負面信息,特別擔心被壓制、貶低、傷害,嚴重者甚至會忽略他人的善意,只盯著惡意并將其放大。
這種自私、對不公平的敏感可能與幼年成長經歷有關。比如,他們小時候與父母相處時感到受壓迫,或者父母過度溺愛導致其自戀、膨脹。從發(fā)展心理學的角度看,2~3歲的孩子有了自我意識萌芽,他們能夠清晰區(qū)分“自我”與“他人”,為了維護這個薄弱的自我,對他人的要求通常采取抵抗的態(tài)度,這是一種“自主性”的需要。此階段的孩子會有無所不能的錯覺,想要為所欲為,還會與父母起沖突。如果父母能夠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經常跟孩子商量著辦事,那么孩子既能維護自己的面子,又擁有了穩(wěn)定的自主感。他們就學會為了更大的利益適當放棄自主而跟他人合作。相反,如果父母過于強勢如處處都要孩子“聽話”,或過于縱容任由孩子“發(fā)揮”,則會阻礙健康自主性的發(fā)展。這些孩子長大后對于喪失自主性特別恐懼和抵觸,很難和他人有良性合作,陷入“為反抗而反抗”的不良心態(tài)中,語言反抗只是其中一面,他們甚至還會常常忽略規(guī)則、違反社會規(guī)范。
- [事件]走路姿勢反映病情08-03
- [事件]躲在腦靜脈里的“刺客”08-03
- [事件]睡前吃阿司匹林有額外好處08-03
- [事件]太敏感有點刺激就焦慮08-02
- [事件]倦怠就是三種“麻”08-02
- [事件]血型里藏著你的健康秘密08-02
- [事件]外竅不通疾病暗涌08-01
- [事件]排尿問題少晚年質量高08-01
- [事件]走路姿勢反映病情08-03
- [事件]躲在腦靜脈里的“刺客”08-03
- [事件]睡前吃阿司匹林有額外好處08-03
- [事件]太敏感有點刺激就焦慮08-02
- [事件]倦怠就是三種“麻”08-02
- [事件]血型里藏著你的健康秘密08-02
- [事件]外竅不通疾病暗涌08-01
- [事件]排尿問題少晚年質量高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