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開展上門經(jīng)絡調理服務的通知08-02
-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09
- 別有病網(wǎng)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02
清華施一公團隊老年癡呆獲巨大突破

【byb.cn 】(來源:北京日報)日前,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教授施一公帶領的研究團隊在老年癡呆癥致病機理研究上取得巨大突破,其首次在世界上公布的老年癡呆癥致病蛋白酶三維結構分辨率高達3.4埃,較去年6月該團隊公布的三維結構分辨率有顯著提高,為開發(fā)治療這一病癥的高效藥物奠定基礎。該研究成果已于8月18日在線發(fā)表于《自然》雜志。

目前研究證明,老年癡呆癥的發(fā)生和大腦中淀粉樣斑塊的形成密切相關。淀粉樣斑塊的形成又與導致老年癡呆癥發(fā)病的蛋白γ分泌酶有關。γ分泌酶由四個亞基組成,其中之一為早老素。目前已知有200多個突變導致早老素乃至γ分泌酶功能異常,從而引起老年癡呆癥。
日前,施一公研究團隊計算構建出了3.4埃原子分辨率的γ分泌酶三維結構。3.4埃的分辨率使得觀察絕大部分氨基酸的側鏈以及胞外區(qū)部分糖基化修飾和結合的脂類分子成為可能。
這一研究進展對確定引起老年癡呆癥的基因突變位置具有重要意義。在高分辨結構的基礎上,施一公研究團隊對早老素的致病性突變體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突變主要集中在兩個較為集中的區(qū)域內,分別為跨膜區(qū)TM2-5以及TM6-9。他們對于其中一些突變體進行了生化性質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突變對于γ分泌酶的酶切活性的影響各不相同,因此對于已有的老年癡呆癥的致病機理提出了新的課題。(記者 石瀅琪)
延伸閱讀:施一公院士擬出任副校長
另據(jù)京華時報報道:昨天從清華大學獲悉,“施一公院士擬出任副校長”的消息正在清華校內信息網(wǎng)公示。同樣是在昨天,施一公的研究組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Science)上同時在線發(fā)表了兩篇里程碑式的研究長文,可謂行政學術“雙豐收”。
施一公1967年5月生于河南,無黨派,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物理學博士畢業(yè),中科院院士,現(xiàn)任清華大學校長助理、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生命科學與醫(yī)學研究院院長。經(jīng)教育部黨組研究,擬任命施一公同志為清華大學副校長。同時公示的任命還有現(xiàn)任清華大學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一兵和現(xiàn)任清華大學校長助理、機械工程學院院長、精密儀器系主任尤政,兩人擬擔任的職務分別是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和清華大學副校長。
近期,施一公在學術領域也取得了豐收。8月21日,他的研究組在《科學》(Science)上同時在線發(fā)表了兩篇研究長文報道剪接體的三維結構并闡述RNA剪接的分子結構基礎。8月18日,該團隊還在《自然》在線發(fā)表了題為《人源γ-分泌酶的原子分辨率結構》的文章,為理解老年癡呆癥發(fā)病機理提供重要基礎。論文發(fā)表后,施一公表示:“這項研究成果的意義很可能超過了我過去25年科研生涯中所有研究成果的總和。”
去年7月3日,施一公召開生平首個新聞發(fā)布會,宣布其團隊發(fā)現(xiàn)了阿爾茨海默癥“元兇”的清晰樣貌,該成果被稱為“世界級突破”。
>>相關文章
曾與饒毅聯(lián)合發(fā)文批科研經(jīng)費分配
施一公36歲被聘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歷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40歲成為該校終身講席教授。2008年,他放棄普林斯頓終身講席教授職位回國,與他同時回國的還有北大生命科學院前任院長饒毅。
歸國后,饒、施二人曾聯(lián)合在美國《科學》雜志刊出社論,批評中國科研經(jīng)費分配體制和科研文化問題。文章指出,中國研究經(jīng)費持續(xù)20%的增長沒對中國的科學和研究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現(xiàn)行科研經(jīng)費分配體制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中國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2011年,施一公和饒毅雙雙落選中科院院士。饒毅隨即宣稱“永不參選”。2013年12月,中科院院士增選名單終于出現(xiàn)了施一公的名字。之前,施一公已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和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
施一公目前擔任多項行政職務,他表示,花時間在繁重的行政職務上是值得的,“希望能改變清華生命科學研究的軟機制,為國內其他機構所借鑒”。
- [本站]膽結石引急性膽囊炎我把膽摘...05-01
- [事件]很多強迫癥未及時就診04-30
- [事件]膽經(jīng)-人體有條易堵路線04-30
- [事件]尿液就像身體的日記04-30
- [事件]老年皮炎常伴合并癥04-29
- [事件]手腳突然變色 警惕雷諾現(xiàn)象04-29
- [事件]中風后記性不好能治嗎04-29
- [書評]徐說內經(jīng)素問29太陰陽明論...04-28